中文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
动态信息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科技资讯
科技活动周
+
技术转移
技术供给
技术需求
科技人才
机构展示
政策法规
合作专区
+
活动专区
对接洽谈
国合基地
+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组织机构
Information
科技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资讯
APR 17 2025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共筑保密防线 公民人人有责
APR 17 2025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国安答卷
十年来,国家安全机关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创意多元的线上线下宣传,营造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OCT 16 2023
第二届中国一中东欧国家技术合作交流大会——部分中东欧国家参会机构简介
我国科学家发现“有形”生物钟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2023.7.24
生物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与健康息息相关。节律如果发生异常,可引发睡眠障碍、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肿瘤、糖尿病、精神异常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大脑的视交叉上核(SCN)是生物钟的指挥中枢,协调外周器官的生物钟,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免疫力、体温、血压、…
科学家构建兔发育的形态学和分子图谱
2023.7.24
由于小鼠的易实验性和强遗传性,其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动物模型。但是,胚胎学研究发现,小鼠早期发育的许多方面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从而使有关人类发育的推论复杂化。英国剑桥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构建了兔发育的形态学和分子图谱。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
我国科学家为吲哚布芬治疗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高级别临床证据
2023.7.24
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可逆的血小板环加氧酶抑制剂,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并且如果发生出血可在停药后迅速止血。吲哚布芬是高出血风险患者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禁忌时的潜在…
我国科学家揭示中国人群颅内动脉瘤不稳定性的标志物和风险分层模型
2023.7.24
颅内动脉瘤是导致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中国人群中的影像学检出率约为7%,但超过2/3的颅内动脉瘤是通过体检等方式发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既往报道显示,UIA的年破裂率约为1%,但接受预防性手术治疗的UIA患者中约有…
我国科学家发现肝脏的神经保护作用
2023.7.24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全球性的公共医疗和社会经济问题,具有病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000万人遭受创伤性脑损伤,而中国的TBI患者绝对数量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然而,目前重型TBI患者的临床治疗…
谁挑战了白垩纪恐龙霸主地位?这块化石给出证据
2023.7.19
体型庞大、身形矫健、地球霸主这可能是许多人对恐龙的第一印象。但是,一块发掘于我国辽宁省北票市陆家屯的大约1.25亿年前的化石,却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7月18日,自然出版集团的《科学报告》刊发了中加科学家合作研究成果,记录下白垩纪肉食性哺乳动物袭击三倍于…
中国科学院“高能”预告:这个项目将上中国空间站
2023.7.19
记者从17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科研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科研装备和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未来,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或建成,将使我国在一些尖端科学领域实现技术超越和成果产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介绍,我国新一代空间科学卫星增强…
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科普:“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扫描
2023.7.19
近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出征,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作为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性能如何?它的设计有何亮点?科考队员和船员在船上怎样生活?随队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机动性与破冰能力显著增强 …
上一页
1
...
107
108
109
110
...
38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