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技术转移
中小城市如何打造产学研载体,吸引集聚人才
来源:本站 时间:2025/02/14 08:43:00 浏览量:387 点击收藏 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中小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然而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因为经济体量、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等方面原因,在人才集聚方面不占优势。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链接点,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产学研平台尤为重要。近年来,不少中小城市立足自身优势打造产学研平台,集聚吸引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陶瓷产业基础好,但发展中面临人才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该区围绕企业需求、市场需求,聚焦工业陶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在湘东工业园打造“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平台——“工业发展科研中心”,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与完善,该中心汇集了国内节能环保、工业陶瓷等行业大量前沿的顶尖科研人才,为推动湘东工业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他们搭建产学研平台,也是重要方向。江苏省昆山市构建“企业研发机构—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重大创新平台”的技术创新链条,创新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业技术攻关,通过“揭榜挂帅”“难题招标”等形式,滚动发布技术需求超2100项。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余家、企业技术中心20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80余家,牵头组建各级各类创新联合体近60家,实现创新支撑载体全面开花。

  福建省晋江市则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一产业一平台”创新支撑体系,将产业和平台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水平提高,有效提升了行业竞争力。他们立足自身优势产业,以“平台+项目+人才”方式,依托平台技术、人才和行业资源优势,投入近百亿元,引进建设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9家高水平研发检测平台,有效提升了各产业市场竞争力。

  校地合作也成为各中小城市搭建平台的重要依托。湖北省随州市通过市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他们与各高校合作成立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研院、湖北省应急产业研究院平台载体,让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在研究院进行熟化,然后再到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

  成效初显,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基础设施建设等限制,造成平台的引进、运营和发展难度加大,容易存在机制不够顺、配套不够强等问题。新形势下,中小城市如何更好地打造产学研载体,以便更好地集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期《话题讨论》栏目展开讨论。